粤黔协作:让一块铝锭衍生为一个产业集群
近日,贵州水城经开区西区标准化厂房5号楼内正在紧张施工,来自广东哥布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贵州神睿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此投建生产线,为石墨烯电暖器、石墨烯浴霸等生产全铝合金机身。
如今,水城经开区内共有包括神睿石墨烯科技在内的7家粤企,其中6家企业均以铝为原料,居于铝产业链中下游,为当地实现铝精深加工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
溯源上游,水城经开区仅有14.5万吨电解铝产能,与省内清镇、兴仁等地相比,规模并没有明显优势。然而,园区内却集聚起包含6家粤企在内的40家铝企、45个项目,成为贵州电解铝产能最小,但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园区为何持续引来“凤凰栖”?
水城经开区
政策稳,人心稳
记者走进贵州莹聚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全省首条铝热轧生产线上,正在轧制一块冒着热气的铝板锭。公司负责人何显平介绍,该生产线于2020年投产,单日满负荷运转可轧制300吨铝板材。
这是何显平在水城经开区的第二次投资。他早年在广东发展,2018年,打算“试水”铝加工行业的他,经过多地考察,最后带上全部家当来到水城,与其他股东一同成立了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
贵州莹聚恒新材料有限公司铝热轧生产线
“水城经开区政策稳定,让人放心。”何显平介绍,从入驻伊始,园区便拿出电解铝结算价下浮、账期支持、承兑汇票结算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该公司先后建成5条铸轧生产线,形成4.5万吨的铝板材产能。眼下,企业已跻身贵州制造业百强榜单。
伴随莹月帆投产,水城经开区也初步形成“1(电解铝)+3(棒材、板材、线材)+N(铝加工关联企业)”的铝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让当地电解铝供应吃紧。在何显平计划二次投资前,园区再次为他送来“定心丸”。
水城经开区明确,此前提供给企业的政策支持不变。同时,园区将从上游发力,加快推进双元铝业二期技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双元铝业电解铝产能提升至30万吨。
承诺兑现,坚定了何显平扩大投资的信心。2020年,他与其他股东正式组建莹聚恒公司,生产热轧铝板材。热轧与铸轧工艺相比,产品性能更好、下游转化率更高。当前,热轧铝板材已成功为园区的电饭煲等终端产品生产商提供材料保障。
水城经开区内的黔双圆电饭煲智能生产线
区位好,配套优
在贵州聚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祥看来,水城经开区是企业在黔发展的“最优解”。
王富祥在广东打拼多年,一直从事电暖炉五金零部件制造、销售。由于西南地区是电暖炉的重要市场,2021年,王富祥与另外两位股东商量,考虑将企业迁至市场所在地区,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水城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是毕水兴经济带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同时,电暖炉零配件的铝材用量占原料总量的90%。园区内的铝加工企业能为聚峰科技提供生产原料,后者落户也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向下延展。
“当年,除了响应粤黔对口帮扶的号召之外,园区的区位、生产要素、营商环境等优势,也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从事新能源电池制造的贵州凯力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胜昔说。
从深圳到水城经开区的7年时间,程胜昔身边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入黔发展事业的粤商越来越多,园区的相关配套也在不断完善。